东北师范大学研修体会
当我们在课堂中遇到突发事件时,当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觉得工作陷入了困境,这时,我们总习惯了怨天尤人,埋怨自己遇到了多么淘气的学生,他们是多么的不爱学习,自甘堕落,而我们面对这样学生是多么的无可奈何。虽然有时我们也自嘲地说一句“自己无能”,但从心底却真的不愿把过错归咎到自己身上。我们明知到现今已不是“为师命从”的时代,却还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态,让学生无法亲近。在东北师大学习的几天,我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一颗宽容、上进的心去迎接我未来的教育教学生涯,真的是受益匪浅。
一、 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心情好的时候,雨天也有独特的美丽。当今社会,教师的生存状况仍需改善,教师的压力不断增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也日益严重。可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何其重要。可是我却感觉自己时常会有职业挫败感,总觉得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太多。
踏上东北这块神奇的土地之后,经历了这次研修之后,我收获到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理念。教授们的很多语句都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让我铭记在心。可以这样说,我不仅向他们学习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讲师们阳光的心态,他们的笑容让我感觉在他们的眼里,生活是多么的纯净,工作是多么的快乐,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占有知识不等于拥有智慧”“走到最后拼的是人格,而不是记忆”告诉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应该敬畏生命,珍视在生命。”“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培养人。”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饥饿的时候,人类只有一个烦恼;而吃饱之后,却会有无数个烦恼”这句话道出了心理健康对人的重要性。在教师的从教生涯里,我们要面对无数个千差万别的个体,如果我们没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动辄暴跳如雷,对学生恶语相向,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二、 用积极上进的心态面对教学
一个现代型的教师,不能光靠着“一桶水”吃饭,我们只有孜孜以求地学习,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导师。这次东北之行,很多专家都给我们做了详细的理论指导。
赵刚教授介绍的多元智能理论很好地诠释了素质教育,而且为智能的培养提出了方法论指导,同时,它启示教师要正视差异,善待差异,欣赏我们的学生,他们都能成为最美丽的独一无二的花朵。董洪波教授用极聚感染力的语言讲授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楚了信息时代,在课堂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王海英教授的《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调试》给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强的理论指导。刘华教授的《课堂教学创新》、张玉新的《我们怎样做教师》、姜学凤老师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姜海平老师的《国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等讲座都让我久久回味,它们正如一剂剂良方调剂着我的心灵。
是的,“做你所爱的,爱你所做的”,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无悔的走下去,而且要走好。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结合本校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重新进行整合来进行教学,才会达到真正的教学有效性;一个好的育人者应该是一个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对教育方法不断进行调整来开展工作,才会达到真正的教育有效性。
三、 用积极反思的心态调整自己
人固有自知之明,不要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别人的短处,当你将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生活得很不如意,总有“千里马不遇伯乐”之感;当你将他人的优点无限放大之后,你会觉得每个人都是你学习的对象,从而产生前行的动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次研修让我感觉到,自己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首先,我要多读书,争取实现读书的三重境界,即掌握知识,学会思考,变化人格。叶圣陶先生说:“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教师下水’”,忙碌不应成为不读书的借口,要知道,我们肚里的墨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多学习,多借鉴,才能在书海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其次,我要继续研究有效教学的实施,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的计策和谋略,不能再用打“持久战”的方式伤害学生和自己的身心,只有在四十五分钟内合理利用,才能让学生热爱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再次,我要时刻进行反思,想想自己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关怀学生等等问题,而不应仅仅停留在教学知识的落实层面,要创设最佳的课堂情境和最和谐的师生关系。当我们做到了以上几点之后,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专业的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每个教师都要在这片育人的土地上耕耘三十年左右,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自己快乐一些呢,已经逝去的岁月无法改变,未来却掌握在自己手中,千万不要让我们的无知影响了学生的一生。当你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之后,你也就成为了一个学生爱戴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