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一中实验学校 ______年级________学科 第____周 第_____课时 课题 第____单元第____课 课型______ 备课人_______ 总第______学案
泰安一中实验学校2014级 初三数学翻转课堂学案
课题 | 8.1一元二次方程(1) | 编制人 | 华立焕 | 审核人 |
| |
学 习 目 标 | 1.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提高归纳、分析的能力。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3.在具体问题中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并在共同探究问题中学会学习,体会数学的价值。 | |||||
重点 |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 难点 | 在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后,如何确定一次项及系数和常数项。 | |||
自主学习学案 | ||||||
学习内容 一、【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二、【问题引领、尝试自学】 结合课本50-51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已知长方形的面积18,长比宽多3,则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解:设宽为x,则列方程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这两个数之积为这个数与1的差,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是x,则列方程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得:(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解: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则列方程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观察以上三个方程,回答以下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左右两边是含未知数的________ (填 “整式”“分式”“无理式”); (2)方程整理后含有______个未知数; (3)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含未知数的项最高次数是____次。 【总结归纳】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的_______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 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方法归纳: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 (1)含有______个未知数;(2)含未知数的项最高次数为______; (3)是______方程。 三、【讨论交流、展示互学】 将以上的三个方程整理成右边为0的形式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0, (2)______________________=0; (3)______________________=0 【总结】: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ax2+bx+c=0(a≠0)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练习:
(1)(x-2)(x+3)=8 (2)
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判断条件:ax2+bx+c=0中,a≠0才可以。
四、【启发引导、微课助学】 观看微课,进一步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并会判断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五、【练习内化、在线测学】 1.将 A. 0, -3, -3 B. 1,-3, 3 C. 1, 3, -3 D. 1, -3, -3 2.若方程 A. 3.已知方程:① A.0 B. 1 C. 2 D. 3 4.若方程 A. m=±2 B. m=2 C. m=-2 D. m≠±2 5. 当m取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
6.把以下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并分别写出每个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和二次项,一次项的系数。 (1)
7.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有一个面积为54平方米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 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三个连续整数两两相乘,在求和,结果为242,这三个整数分别是多少?
请大家在平板电脑中做在线测学部分,上交后,投票选出需要讲解的题目。 6、【自我总结、达标促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请记录你的疑惑点或自学障碍
【问题引领、尝试自学】10min
| |||||
泰安一中实验学校2014级 初三数学翻转课堂学案
课题 | 8.1一元二次方程(1) | 编制人 | 华立焕 | 审核人 |
| |
训 练 目 标 | 1.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提高归纳、分析的能力。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3.在具体问题中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并在共同探究问题中学会学习,体会数学的价值。 | |||||
重点 |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 难点 | 在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后,如何确定一次项及系数和常数项。 | |||
训练展示学案 | ||||||
学习内容 一、【情境导入、目标定学】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二、【小组交流、展示论学】 1.将 A. 0, -3, -3 B. 1. -3, 3 C. 1, 3, -3 D. 1, -3, -3 2.若方程 A. 3.下列方程中,无论a取何值,总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C. 4.若
5.把方程
6.当m取任意实数时,判断关于x的方程
7.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1) (3) 8.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x2-x=2; (2)7x-3=2x2; (3)(2x-1)-3x(x-2)=0 (4)2x(x-1)=3(x+5)-4. 9.判断下列方程后面所给出的数,那些是方程的解; (1) (2) 10.把方程
11.要使 1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3、【点拨指导、精讲深学】
(1) 一个矩形纸盒的一个面中长比宽多2㎝,这个面的面积是15㎝2,求这个矩形的长与宽;
(2)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平方和是313,求这两个正整数; 、
(3)两个数的和为6,积为7,求这两个数;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面积是54㎝2,求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
(5)剪出一张面积是240
(6)一枚圆形古钱币的中间是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已知正方形面 积是原面积的
2.方程
试求
3.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
4.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7200 长和宽;
5、【自我总结、反思成学】 | 请记录你的疑惑点或自学障碍
【问题引领、尝试自学】10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