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教育 >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2015年06月26日 17:35:45 访问量:415

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通知

       

 


培训地点:教师会议室

培训内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培训人员:全体教师

培 训 人:刘光红

请大家务必按时参加!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青少年在其适应社会,学习并改创社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以心理——特别在逆反心理方面更为突出。为此,进行逆反心理方面的研究,助其健康成长便是于必然。
     为了能够更好的通过实际研究,探索出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包括问卷调查统计等等程序,其目的在于我们广大青少年能够克服逆反心理,健康快乐的成长,面对家长,老师和其他人,更自然的适应社会。
     克服逆反心理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因逆反心理产生的诸多问题,总是听不进家长的话,过于任性,总想以我为中心等等,会对我的家庭学习,社会生活带来很多麻烦。更有甚至,少数逆反心理过强的人还会发生严重的行为,如自杀等,多是心理承受方面的问题,它危害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一个大包袱。因此,研究逆反心理,帮助我们丢掉包袱十分必要。
二、研究过程
    第一步:对青少年逆反心理进行初步认识,确定研究课题。
    第二步:分组进行材料收集。
    第三步: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筛选研究并进行小组讨论。
三、主观原因
    分析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要掌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1、标新心理

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
  3、对立心理

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老师对后进学生总是批评,后进学生就可能对老师说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产生逆反情绪。
  4、偏激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四、客观原因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生长的基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学生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学校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

  1)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具体说一些教师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为完成施教任务而完成施教任务等应付差事的想法,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我们的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进而使学生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
   2)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3)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一点小错揪着不放,使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甚至背离并反其道而行之。
3、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
   同辈群体是指同龄人或相近年龄人组成的群体。在众多同辈体中,青少年受同辈群体的依赖最明显。这是因为在青少年同辈中,青少年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它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其中青少年同辈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行为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的青少年个体的心理较为正常、合理。相反,青少年同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也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等,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在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又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4、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大众传播媒介和现代兴起的电脑网络的进入家庭,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而且也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以电视、网络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注重大众化、新奇性等决定的。为此,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及制作节目的连贯性,使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而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有意识介绍一些国内外的一些时尚新奇文化现象如:“朋客、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五、逆反心理的分类
  1、自我价值保护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接受这样一种状况,即自己无价值地生存在社会上。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受到影响和损害时。自然地会进行自我价值的保护,在态度或行为上抗拒外界的劝导和说教。我们把这种逆反心理称作自我价值保护逆反。而我们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在场的人多人少,也不管什么人在场,只要见到孩子的毛病甚至只是家长主观猜测的毛病,就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的批评是正确的,也会使孩子感到大大地丢了面子,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受到了不应有的贬低和损害。另外有的家长还经常爱在外人的面前谦虚地评论自己的孩子:我们这孩子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脑瓜子跟我一样象个榆木疙瘩,不开窍,没啥出息!父母对孩子的贬低和否定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会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心理学上把这种精神创伤称作未完成事项,它有时会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干扰孩子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甚至影响他们一生的生活质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做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家长一定要抛弃这种不科学、不文明的教养方法。否则孩子必然会关闭自己的耳朵,关闭自己的心房,阻断和父母心灵上的沟通。这个沟通一旦被封闭,代际之间不能进行真诚的交流,那么再好的教育内容也难以发生作用了。
2、超限逆反
    家庭教育中,常常是父母的苦口婆心引发了孩子强烈的越限逆反。例如:一个高三年级女学生的妈妈为了给孩子安排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特意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屋子,每天为孩子做饭、洗衣、陪读,照顾备至。然而没多久,这个女学生竟然常常产生要把妈妈赶走的冲动性念头。有一些家长经常盲目地对孩子进行许多大而空的说教,孩子已经太熟悉了,即使你的话真的有道理,你一开口他就反感。超限逆反的情绪状态使学生无法保持积极情绪专心学习,这也正是那位女生面对妈妈的关心却感到特别苦恼的原因。青少年均要求家长尊重他们独立意识。
3、禁果逆反
   禁果逆反心理指的是,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众所周知,这种心理反应又被称作潘多拉效应。这也是来自希腊神话:宙斯神严格禁止别人偷看他的魔盒,然而他的侍女潘多拉却由于好奇心终于偷偷地打开了宙斯的魔盒,结果将一切灾难和不幸降到了人间。宙斯严厉的禁止反而激发了潘多拉探究秘密的强烈欲望。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沉重的期望和担心经常会促使家长使用禁止武器,诱惑他们作解禁的努力。例如,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对于异性间交往的态度一般都比较宽松,又由于中小学生的早恋现象一直在困扰着老师和家长,所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异性交往表现得过于敏感和苛求,有时虽然不明说但行动上却在给孩子施加沉重的压力。这种不顾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和情感需要的简单粗暴的做法常常会适得其反,因为孩子不是没有情感的知识机器,绝不可能只靠简单的命令就使孩子按照父母的指令不断地生产出优秀的学习成绩,也更不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
  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去建造一架代替沟通的心灵之桥,才能使成长中的儿女把父母视作自己信得过的良师益友。
六、后果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变态心理转化。
七、在家庭教育中对家长的建议
    1、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用包办为监护的方式。孩子从小学加入中学,生理发生许多变化,心里也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在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产生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需要及情绪闭锁症。对父母的反复叮咛,包办,代替感到厌烦。他们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把目标转向自己。从外貌,性格到别人难以察觉的内心世界,都要自我审视。往往崇拜偶像,如电影,体育,歌坛明星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力,与孩子商谈,平等商讨,不要用命令的口气,粗暴,强制更是错的。
    3、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应采用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的语气。有尊重理解的氛围,父母与孩子才能得到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导。
八、在学校教育中对老师的建议
    1、以师爱作为培养师生情感的桥梁,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
    在施教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师生感情不融洽,在情感上隔着一条鸿沟。感情需要交流,心灵需要对话,在施教过程中,若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在心灵上沟通,即所谓的师爱师爱是教师情感交流的核心,教师必须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待学生一定要有真挚的爱、由衷的情,并表现出极大的关怀和期望。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师爱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从另一角度讲,学生更期望得到来自教师的爱,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许,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在学生眼里都是一种爱,都是一种安慰和鼓励,激励着他们刻苦学习,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够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学生感情的灯盏,用信任去赢得学生的热情。 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这恰恰是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积极性的前提条件和基矗在师爱之火的点燃下,学生的思维、记忆、想象的马达便会发动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由此可见,师爱是心理沟通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就能到达学生心灵的彼岸,借助于情感交流这个媒介,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就会不攻自破,同时也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总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在消除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耐心教育,去赢得青少年学生的信任,以真挚、友好的情感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给学生获得成功的力量,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
    学生的成功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往往能产生巨大的鼓舞力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要注意学生成功感的培养,帮助他们制定适当的目标,使他们常常获得成功感,激励他们不断前进。这正是需要教师利用期待暗示的教育作用给他们信心、勇气和力量的时候。教师真挚、热情的期待可以成为信息的媒介传递给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激发起青少年学生潜在的力量,调动起他们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对一个心灵纯洁好胜的孩子也是大有鼓舞作用的。期待是师生双向体验的反应,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或教学艺术,更反映了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师对学生所抱期待心理越强运用期待教育艺术越高,那么,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认识、奋发向上的主动性就越强。随着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增强,教师的期待心理将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逐步沿着教育者期待的目标去努力,自然而然,逆反心理也就消除了。教师在给予学生积极期待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暗示的教育作用来增进彼此的情感,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通过语言暗示,教师可以有步骤地向学生提供有关新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引起悬念,展现情境,激发情感;通过环境暗示,把教育、教学内容寓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通过表情暗示,不但可以保证教师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精神、自若的神态,而且可以补充和加强教师的言语。 教师对学生所抱期待心理越强运用期待教育艺术越高,那么,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认识、奋发向上的主动性就越强。随着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增强,教师的期待心理将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逐步沿着教育者期待的目标去努力,自然而然,逆反心理也就消除了。教师在给予学生积极期待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暗示的教育作用来增进彼此的情感,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通过语言暗示,教师可以有步骤地向学生提供有关新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引起悬念,展现情境,激发情感;通过环境暗示,把教育、教学内容寓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通过表情暗示,不但可以保证教师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精神、自若的神态,而且可以补充和加强教师的言语。
九、对学生的建议
1、学会理解
   学着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其实这均为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也会误解人。只要我们抱着宽容态度去理解,也就不会逆反了。
2、把握自我
    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遇是要尽力克服自己,要认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要与他们常接触,向他们请教,多多沟通。
3、学会适应
    要提高心理上适应能力,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此课题是中学生心理成长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此课题有利于中学生克服逆反心理,更融洽的与老师、家长、同学相处,从而更加适应社会,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选题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分工系统细致,调查角度灵活,涉及面广,探究问题深入,有很多新颖的见解,希望下期在广度上加强,在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教育方法上加强探究。

 

编辑:李亨祥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泰安高新区第一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泰安高新区正阳门大街7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